着孩子上了车,一上车就说:“我都等了40分钟了。”卫刚无奈地说,这就是事实。
卫刚在721路当售票员已经八年了,他说,线路最辉煌的时候,32辆车全部营运,发车间隔五六分钟,经常到站拉不完人,一辆车一天的营运收入为七八百元,而现在,线路上的车停了一半,单车一天的营运收入却下降了,多半在五六百元维持。“为什么车少了,乘客却没有多?”卫刚说,车距过大,乘客在线路上等不到车,就去转乘其他交通工具,客源就这样流失了。
2记者调查
拥有32辆车的线路 车辆使用率仅有一半
4月24日下午,在位于西三环的西安金盾公交有限公司院内,721路公交车停放了10辆,这些车不是事故车,不是报废车,而是闲置车。车队的人说,721路总配车32辆,公司院内放了10辆,副站那头还放了六七辆,整条线路上车辆使用率只有一半。院子内,还停放了5辆720路、两辆908路、8辆722路,停放的原因都是缺少司乘人员。
在位于大唐芙蓉园南门的一个公交枢纽站里,237路、游8(610路)、720路,每条线路都停放着闲置车,问及原因,就俩字:没人。记者了解到,前不久,民营公交业内流传着一个故事:某线路因为常年拖欠加气站的燃料钱,导致加气站不给加气,一条配车40部的线路上,只有不到10辆车在跑,经营者欲哭无泪。
“最严重的时候,721的线路上只有三分之一的车在跑。”西安金盾公交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微说,自从2007年9月以后,西安大公交实行刷卡五折优惠后,公交客流的分布就已经严重失衡,刷卡线路乘客爆满,而像他们这样非刷卡线路的经营者,却在为日渐下滑的客流担忧不已。
杨微说,中巴行业普遍存在的招工难,一方面是企业效益一般,中巴司机待遇不如大公交好。能力稍好的驾驶员,都走了。另一方面则是交通拥堵。因为交通拥堵、施工,线路改来改去,车上乘客心情不好发牢骚,一天到晚都在路上的公交车驾驶员愈发烦躁,这个岗位不再是十几年前的香饽饽,成了一个不体面的工种,对于现在80后、90后的年轻人来说,没有任何吸引力,“当司乘人员的供需关系失衡,企业还敢提要求吗?连人都招不来,何谈服务?服务不好,管理人员稍微批评几句,对方就撂挑子不干了。”
对于公交企业来说,营运收入是唯一的进项,顾客严重流失,就意味着收入锐减;而支出却是固定的:购车费用、车辆燃料费用、保养维修保险费用,司乘人员管理人员工资。杨微苦笑着说,真后悔当年怎么加入了这个行业。她说的当年,是指20年前,1993年,西安市第一条中巴线路701路诞生,促生了中巴票价政策的诞生,三站五毛四站一块。二十年过去了,票价没有变过,但成本却倍增:购车已从20年前的5万多涨到了15万多;驾驶员工资从当年的八九百涨到了三四千;售票员工资从当年的四五百涨到了两千。
3民营公司
不想继续干下去 却又不能说停就停
4月24日下午,同样是民营公交企业的负责人吴刚(化名)刚刚给线路上的部分车买了保险,他说,再不买就脱保了。“没有给所有车买,部分车停在公司里,没必要买;其次,我没钱了。”
“我真的不想干了。”吴刚说,从今年1月开始,每月亏10万,他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,得尽快找个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杨微立刻反驳说:“你说不想干,你以为这是开烟酒店,说关门就关门?”
看着吴刚焦躁的样子,杨微说,刚开始亏损的时候,她也这样,经常望着院子里闲置的车辆发呆。持续了这两三年的苦难期依然这样,她已经疲了,“把脑袋想烂,还是挣不来钱。”
有人提出质疑,公交亏损不挣钱?傻瓜才干!杨微气愤地说:“我现在就是傻瓜!”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以为很挣钱,甚至有人私下倒卖车辆,行内有一句话叫“傻瓜买,傻瓜卖,还有傻瓜在等待”。杨微说,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