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昨日,改造完成的西安南北中轴线长安路南段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

长安南路的“Z”字形过街通道
从4月11日开始施工的西安南北中轴线,在170天后终于畅通了。昨日,西安市市政委宣布,除了因地铁站点施工影响的5处快车道未铺沥青上面层外(不影响通行),南北中轴线全线改造基本完成。
西安市南北中轴线是西安市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,道路大多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。此次改造南起电视塔,北至北二环,全长约13.6公里,包括道路、排水、照明、交通、管线五类工程。
本次改造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。比如首次采用的一体化人行横道灯,不但有剩余时间显示,还有声音提示;南门至北门段铺设的人行道,是西安市政建设以来首次应用花岗岩石材道牙、平石和地砖。
昨日上午,记者驱车沿着南北中轴线从北二环至钟楼,仅花了17分钟。
10时08分,车辆从北二环未央立交向南出发,一路畅通无阻。10时11分,仅仅过了三分钟,车辆到达龙首村十字。
在北大街糖坊街至北曹家巷一段,施工围挡仍占去了大幅路面,市政委相关人士表示,此处的围挡暂时去不了,因为地铁施工盾构机的机头将来要从此处调出来。10时25分,经过17分钟的行驶,车辆顺利到达钟楼。
行人注意了
过马路有“Z”字形等待区
■路灯灯杆为黑色、咖啡色
中轴线改造后,北门至南门段(包括北门盘道和南门盘道)人行道仿古庭院灯全部采用节能灯,与未安装节电器相比,同时段用电可节省20%%。
为了与城市色彩相协调,改造后所有路灯灯杆颜色采用黑色、咖啡色。城外圆杆圆灯,城内方杆方灯。
■15处人行横道灯带声音提示
本次改造首次在国内采用了新开发的一体化人行横道灯,在纬一街和长安路交叉口等15处安装。当灯发出均匀缓慢的提示音时,说明行人可以安全过马路;灯发出短促的提示音,说明过马路剩余时间越来越短。
■人行横道中间增加二次等待区
在陕师大门口、南稍门等路段的人行横道中间,增加了“Z”字形的行人过街安全二次等待区。可以让行人在过街时顺着车流方向多走一段路,行人就会注意车流,更加安全,尤其对于老年人更有帮助。
■2088套活动式井盖每套千元
中轴线全线的道路检查井框盖(包括给水井、排水井、天然气井、电信井等)统一使用新型可调式井框盖,全线使用2088套,防止车轮碾压井盖产生的噪声污染。据介绍,这种可调式井框盖每套1000元。经过长期使用,如果井盖下沉,只需将井框盖一提,下面垫些材料,就能达到与路面平整的目的。
司机看这里
自强路至北二环不分机动车非机动车道
此次道路改造后,路面宽50~80米,结合地铁站点建设了49处公交港湾,全线设置公交专用线,方便市民乘车及公交与地铁的转乘。
改造后,中轴线道路布局更加合理。从纬二街——电视塔、自强路——北二环,将原来的道路结构由三板块(一个快车道两个慢车道)改为两个板块(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合一的两个车道),这样即使是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非机动车减少,也不用再进行道路施工改造,就可以增加机动车道,达到调节交通的目的。(具体改造情况见右图)
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段晓宁 采写
电视塔——雁塔西路
改造后路面总宽50米,从西向东为7.5米人行道,15.5米机非车道,4米中央隔车带,15.5米机非车道,7.5米人行道,双向八车道。
雁塔西路——南二环
设计宽度75米,道路全长1302米,仍保持双向六车道,其中一侧机动车道宽11.5米,非机动车道宽4米,人行道13米。
小寨东路快车道今放行
今日,小寨东路快 |